核质分离的实验原理
核质分离的实验原理主要基于细胞膜与核膜的结构差异,以及不同细胞组分的物理性质(如密度、沉降速度等),通过分步裂解和离心技术实现细胞质与细胞核组分的分离。
细胞膜裂解:使用低渗缓冲液(如含低浓度去垢剂的蔗糖溶液)使细胞膨胀,破坏细胞膜,释放细胞质内容物。去垢剂(如Nonidet P-40或Triton X-100)可溶解细胞膜脂质双层,但不足以破坏核膜。
核膜保留与核分离:细胞核的核膜结构较为坚韧,需通过高速离心或高盐缓冲液进一步处理才能释放核内物质。
样品在buffer作用下细胞破裂,释放细胞浆蛋白及其它蛋白,然后通过离心后得到的沉淀中含有细胞核,然后在通过高盐buffer得到核蛋白。
我的母液
细胞浆蛋白抽提Buffer
Tris-Hcl(Ph7.5)--10mM(这个先用1M的PH为7的Tris-Hcl进行Ph调节,让其为7.5,然后就取400ul)
Nacl----------------10mM(0.2ml的2M的Nacl母液)
Mgcl2---------------3mM(1.2ml的100mM的Mgcl2的母液)
NP40----------------0.5%(2ml的10%的NP40母液)
甘油-----------------10%(这个已经灭菌好了在细胞房,这个需要4ml的灭菌甘油母液)
Milliq定容到40ml。
-
配置2M的Nacl,这个灭菌以后使用;
-

-
配置100mM的Mgcl2
-

-
1M kcl的配置
-

4℃保存,使用之前加入PIC至1X,PMSF需要加至1mM,然后就是RI(这个就是RNA酶抑制剂)需要加100u/ml。
细胞核抽提蛋白buffer
Tris-Hcl(Ph7.0)--------10mM(这个我有一瓶是Ph7.0的,所以直接就是取400ul的体积就行)
EDTA---------------------4mM(这个太难溶解了,所以直接称量,40ml的体积需要称量0.06g的EDTA二钠二水)
Nacl----------------------0.3M(6ml的浓度为2M的Nacl母液)
ureA----------------------1M(这个需要5ml的8M的尿素母液)
NP40----------------------1%(这个需要4ml的10%的NP40母液)
Milliq定容到40ml。
8M的尿素母液(不灭菌)

0.5M的EDTA母液(不灭菌)

实验步骤
具体步骤:以6孔板的一个孔的293T细胞为例:
1.0.25%胰酶消化细胞,快速终止,(更加推荐的是用细胞刮刀进行收集),收集至EP管,离心,PBS洗涤沉淀2次,尽可能吸弃上清。
2.冰上预冷好低渗buffer(含蛋白酶抑制剂+磷酸酶抑制剂),向管内加入100uLbuffer(这个加的量就是细胞沉淀的10倍)(这个相对是106个细胞而言,因为这个细胞量沉淀的体积大概就是10ul,具体细胞量的体积可以用移液器来衡量),吹打重悬细胞,冰上静置10min,使细胞涨破。【然后我10cm板的THP-1细胞沉淀的体积是100ul,正常来说应该加1ml,但是我加的是600ul)
3.剧烈涡旋10s,4℃,4000rpm离心10min,上清即为细胞浆蛋白;
4.将上清转移到新的EP管中,不要吸到沉淀!!!上清即为细胞质,可直接根据体积加loading煮样。
5.加入细胞浆lysis buffer重悬细胞核沉淀,再次4°℃4000rpm离心5min,以去除残留的细胞质。如果不放心,可以多洗一遍。另转速和时间可调,只需把核离下来就行。
6.清洗后尽量吸弃上清,根据沉淀量加入适量的RIPA(含抑制剂)(这个我一般加细胞浆lysis的一半体积,也就是我这里加300ul),吹打/涡旋混匀,冰上裂解。(这里加的是100μL,冰上10min,期间涡旋混匀2-3次)。
7.14000rpm4℃离心15min,上清即为核蛋白组分。(若初次做如果沉淀较多,可能裂解不够充分,可考虑延长冰上时间或超声处理。)转移至新的EP管中,根据体积加loading煮样即完成了样本制备。